鸡冠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跟着阅读理解学作文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是哪家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学习语文,除了作文还有一种东西让同学们抓耳挠腮,毫无把握,那就是阅读理解。看起来简单却总是丢分;题目看起来似懂非懂,答案当然是似是而非。其实,并非是同学们粗心,真正的原因是——没看懂。没看懂句子,没看懂文章,没看懂作者的真实意图。文章你都没有看懂,你怎么去做题啊?文章你都看不懂,让你写你不可能写出来啊。当代著名作家毕飞宇老师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

什么叫学习写作?说到底,就是学习阅读。你读明白了,你自然就写出来了。阅读的能力越强,写作的能力就越强。所以我说,阅读是需要才华的,,阅读的才华就是写作的才华。人家的小说好在哪里你都看不出来,你自己反而能把小说写好,这个是说不通的。阅读为什么重要?它可以帮助你建立起“好小说”的标准,尤其在你还年轻的时候。

——摘自毕飞宇《刀光与剑影之间——读海明威《杀手》》

这段话把阅读与写作的关系说透了,既然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如此密切,那么,我们如何在阅读中学习写作呢?其实,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有一个先天的条件——我们经常在做阅读理解的训练,我们完全可以边做阅读理解边学习写作。

阅读理解的文章都是高质量的文章,很多都是名家名篇。阅读这种文章本身就是在提高我们的阅读才华。何况还有辅助的阅读理解题帮助我们去思考、理解文章的内容。实在无法理解,还有答案,老师还会讲解。当我们做完一篇文章阅读理解题后,对这篇文章的理解也基本到位了。接下来,就可以动手完成自己的文章了。

下面,我们结合三篇阅读理解题看看如何学习写作。

母亲的心

丁立梅

①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
  

②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
  

③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
  

④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
  

⑤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
  

⑥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
  

⑦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
  

⑧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罢!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
  ⑨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摩着我的额头细细讲给我听的。

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然泪下!
  

⑩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母亲擦着眼睛说,她并没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窗外是涌动的暮色,借着昏暗的灯光,我仔细看着母亲不再光洁红润的面孔,心里忽然生出了一阵与我七岁年龄绝不相称的苍凉。

⑿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能最懂得做母亲的心罢!(选文略有改动)

1.文章以螃蟹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请依据提示,在横线上补全①~⑨段的主要情节。

“我”想吃螃蟹:(1)翻找螃蟹(2)发现螃蟹—母亲捞起螃蟹(3)放螃蟹

2.阅读文章①~④段,说说母亲冒着春寒去找螃蟹的原因有哪些?(久病初愈的“我”想吃螃蟹;物质条件很差又偏远的山村买不到螃蟹;母亲爱子心切。)

3.第⑧段画线句子中一系列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表现了母亲既想满足孩子吃螃蟹的愿望,又不忍心捉走母蟹的矛盾心理;为后文母亲放了母蟹作铺垫;表现了母亲的善良。)

4.阅读第⑨段,联系上下文,回答下面两个问题。(1)“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母亲为什么“咬咬牙”?又为什么“闭起双眼”?(“咬牙”是因为母亲做出带走螃蟹的决定非常艰难;“闭眼”是因为母亲不忍看自己亲手将母蟹捉走的情景。)(2)“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母亲为什么“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母蟹挣扎的“沙沙沙”的声音,加重了母亲心中的负罪感,使她后悔带走了母蟹,于是急于送回。)

5.第二段划线句子是景物描写,请说明其作用。

(用美丽的春景既反衬母亲的憔悴,又烘托了母亲因我清醒而喜悦的心情。)

6.文章题目“母亲的心”有哪两层含义?(一是母亲的爱子之心;二是母亲对天下所有母亲爱子情怀的理解、体谅之心。)

7.最后一段写法有什么特点?

(运用抒情和议论的表达方式。点明题目,深化主题(画龙点睛)。)

同学们阅读这篇文章后,结合答案深入体会,看看题目和答案分别有什么特点。结合这篇文章的阅读理解题目,我们至少可以从中学习到四点运用到写作当中。

一是动作和神态描写。这两者都属于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细微复杂感情等的最重要的方法。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它往往用极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和盘托出,使人物的刻画更加细腻,丰富。同学们在写作中,尤其在刻画人物时根据需要在适当的地方运用动作和神态心理等细节描写将会让你的人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二是景物描写。前面第七章我们讲过景物描写,尤其在记叙文当中景物描写几乎是不可或缺的,它对于人物性格塑造,气氛的渲染,情节的推动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上文通过对春光和夹竹桃的影子的描写,既衬托出母亲因为我苏醒后的高兴,也反衬出母亲憔悴的脸庞。我想在那个时候,春天的阳光也像母亲高兴的心情,婆娑的树影何尝不是在掩饰母亲憔悴的脸庞。

三是结尾的特点与作用。《母亲的心》用议论和抒情来结尾,起到画龙点睛,强化主题的作用。同学们应当熟练运用这种方式,运用这种方式去点题,去首尾呼应,去升华主题。每当一篇文章写完的时候,都可以去问问自己:结尾,我用了议论和抒情吗?

四是题目。有时候,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我们在面对诸如:把题目补充完整;题目自拟的作文时,千万不要随便写个题目。一个新奇的题目也许能让你的作文多得五分呢!《母亲的心》似乎可以有若干个题目,比如:“母亲”“我的母亲”“捉蟹”等。但是读完文章还是感觉“母亲的心”是最好的题目,因为文章不仅写了我母亲的爱子之心,也写了天下所有母亲的爱子之心。如果你要写你的母亲或者其他亲人或者其他人,你会用一个怎样的题目呢?

接下来,我们结合一篇写景的阅读理解题看看大作家是如何写景的。

春雨中的大明湖

大明湖之春

老舍

北方的春本来就不长,还往往被狂风给七手八脚地刮了走。济南的桃李丁香与海棠什么的,差不多年年被*风吹得一干二净,地暗天昏,落花与*沙卷在一处,再睁眼时,春已过去了!记得有一回,正是丁香乍开的时候,也就是下午两三点钟吧,屋中就非点灯不可了;风是一阵比一阵大,天色由灰而*,而深*,而黑*,而漆黑,黑得可怕。第二天去看院中的两株紫丁香,花已像煮过一回,嫩叶几乎全破了!济南的秋冬,风倒很少,大概都留在春天刮呢。

有这样的风在这儿等着,济南简直可以说没有春天;那么,大明湖之春更无从说起。

济南的三大名胜,名字都起得好:千佛山,趵突泉,大明湖,都多么响亮好听!一听到“大明湖”这三个字,便联想到春光明媚和湖光山色等等,而心中浮现出一幅美景来。事实上,可是,它既不大,又不明,也不湖。

湖中现在已不是一片清水,而是用坝划开的多少块“地”。“地”外留着几条沟,游艇沿沟而行,即是逛湖。水田不需要多么深的水,所以水黑而不清;也不要急流,所以水定而无波。东一块莲,西一块蒲,土坝挡住了水,蒲苇又遮住了莲,一望无景,只见高高低低的“庄稼”。艇行沟内,如穿高粱地然,热气腾腾,碰巧了还臭气烘烘。夏天总算还好,假若水不太臭,多少总能闻到一些荷香,而且必能看到些绿叶儿。春天,则下有黑汤,旁有破烂的土坝;风又那么野,绿柳新蒲东倒西歪,恰似挣命。所以,它既不大,又不明,也不湖。

话虽如此,这个湖到底得算个名胜。湖之不大与不明,都因为湖已不湖。假若能把“地”都收回,拆开土坝,挖深了湖身,它当然可以马上既大且明起来:湖面原本不小,而济南又有的是清凉的泉水呀。这个,也许一时做不到。不过,即使做不到这一步,就现状而言,它还应当算作名胜。北方的城市,要找有这么一片水的,真是好不容易了。千佛山满可以不算数儿,配作个名胜与否简直没多大关系。因为山在北方不是什么难找的东西呀。水,可太难找了。济南城内据说有七十二泉,城外有河,可是还非有个湖不可。泉,池,河,湖,四者俱备,这才显出济南的特色与可贵。它是北方唯一的“水城”,这个湖是少不得的。设若我们游湖时,只见沟而不见湖,请到高处去看看吧,比如在千佛山上往北眺望,则见城北灰绿的一片——大明湖;城外,华鹊二山夹着弯弯的一道灰亮光儿——*河。这才明白了济南的不凡,不但有水,而且是这样多呀。

况且,湖景若无可观,湖中的出产可是很名贵呀。懂得什么叫做美的人或者不如懂得什么好吃的人多吧,游过苏州的往往只记得此地的点心,逛过西湖的提起来便念叨那里的龙井茶、藕粉与莼菜什么的,吃到肚子里的也许比一过眼的美景更容易记住,那么大明湖的蒲菜、茭白、白花藕,还真许是它驰名天下的重要原因呢。不论怎么说吧,这些东西既都是水产,多少总带着些南国风味;在夏天,青菜挑子上带着一束束的大白莲花骨朵出卖,在北方大概只有济南能这么“阔气”。(选文有删减)

1、第一段强调了什么?有什么作用?(强调了济南风大春短。为下文写无春做了铺垫。)

2、大明湖的特点是不大、不明、不湖。

3、本文语言形象生动,请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1)第二天去看院中的两株紫丁香,花已像煮过一回,嫩叶几乎全破了!(形象的写出了紫丁香花被狂风璀璨而枯*、残破的景象。同时,流露出作者感伤的情绪。)

(2)在夏天,青菜挑子上带着一束束的大白莲花骨朵出卖,在北方大概只有济南能这么“阔气”。(这里指大明湖莲花骨朵的名贵,也表达了作者对大明湖出产的喜悦之情与骄傲之情。

4、第五段第一句话“话虽如此,这个湖到底得算个名胜。”在文中有何作用?(承上启下。既对大明湖景色做总结,也引起下文对大明湖是名胜的描写。)

作为济南人,一见到关于“大明湖”的文章总感觉异常亲切,又因为是老舍出品,所以,必须得作为学习案例了。一篇写景美文,最重要的标志首先是优美的文字。美景养眼,美文养情。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优美的文字不仅仅是奇特的比喻、活泼的拟人、恢弘的排比、水墨画般的描写,还必须萦绕着或喜或悲或忧或伤的情思。而老舍的《大明湖之春》恰是这方面的教科书。

看这一句,“第二天去看院中的两株紫丁香,花已像煮过一回,嫩叶几乎全破了!”一个“煮”字,初看疑惑,细思,竟令人拍案叫绝。一种烹调的技法竟然用在被风肆虐过的丁香花上。把花被摧残后的破败、枯*、奄奄一息的样子展现出来。同时,我们也能隐约感觉到,老舍先生目睹此景时那颗被“沸水煮”的“伤感”的心。绝了!

类似这样的句子还有很多,甚至第一段的每一句都值得收藏。

“北方的春本来就不长,还往往被狂风给七手八脚地刮了走。济南的桃李丁香与海棠什么的,差不多年年被*风吹得一干二净,地暗天昏,落花与*沙卷在一处,再睁眼时,春已过去了!”——风大,可以一眨眼把春天吹走。

“也就是下午两三点钟吧,屋中就非点灯不可了;风是一阵比一阵大,天色由灰而*,而深*,而黑*,而漆黑,黑得可怕。”——风大,可以把白天吹走。

同学们,把这些句子抄下来,多读几遍吧。如此“野”的风在别处不常见的,只有老舍先生才妙笔生风。

另外,这篇文章有个地方也很有意思。写“大明湖”,却抓住大明湖“不大,不明,不湖”的特点来写。构思巧妙!反其道而行之,设置悬念以达到引诱读者的目的。当然,现在的大明湖已经有些名副其实了。相信再过几年,当大明湖与北湖与华山湖联通的时候,一定会再现“杨柳春风万方极乐,芙蕖秋月一片大明”的盛景。

夹竹桃

季羡林

①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来说,她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②不知道由于什么缘故,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在我故乡的那个城市里,几乎家家都种上几盆夹竹桃,而且都摆在大门内影壁墙下,正对着大门口。客人一走进大门,扑鼻的是一阵幽香,入目的是绿蜡似的叶子和红霞或白雪似的花朵,立刻就感觉到仿佛走进自己的家门口,大有宾至如归之感了。

③我们家大门内也有两盆,一盆是红色的,一盆是白色的。我小的时候,天天都要从这下面走出走进。红色的花朵让我想到火,白色的花朵让我想到雪。火与雪是不相容的;但是,这两盆花却融洽地开在一起,宛如火上有雪,或雪上有火。我顾而乐之,小小的心灵里觉得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④我们家里一向是喜欢花的;虽然没有什么非常名贵的花,但是常见的花却是应有尽有。每年春天,迎春花首先开出*色的小花,报告春的消息。以后接着来的是桃花、杏花、海棠、榆叶梅、丁香等等,院子里开得花团锦簇。到了夏天,更是满院葳蕤。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五色梅、江西腊等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夜来香的香气熏透了整个的夏夜的庭院,是我什么时候也不会忘记的。一到秋天,玉簪花带来凄清的寒意,菊花报告花事的结束。总之,一年三季,花开花落,没有间歇;情景虽美,变化亦多。

⑤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静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了,又长出一嘟噜;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弄姿,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形成一个强烈的对照吗?

⑥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有这样的韧性,能这样引起我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1.作者爱夹竹桃,是因为它有很多“妙处”,结合全文概括这些“妙处”。

(客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有趣,有韧性;引起童年的幻想。)

2.具体分析文章第⑤段划线句语言运用的特点。

(句式整齐,使语言具有整饬之美:“嘟噜”这种口语化的词的使用,形象而传神地写出花的繁盛和生命力,使文章语言风趣多变。)3.文章使用了衬托的手法,找出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以院内诸花衬托夹竹桃。院内诸花虽美不胜收,却开开落落,衬托夹竹桃从春到秋,长开不败的韧性。)4.第六段,作者把月光下的夹竹桃联想成哪三种事物?(地图、荇藻、墨竹)

同学们完成以上阅读理解题后,思考下:这篇文章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去学习写作?

首先是对比。对比是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这种写作手法叫对比,也叫对照。运用对比,能把好同坏,善同恶,美同丑等这样的对立揭示出来,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进而突出中心。作者要写夹竹桃的韧性,却先写别的“应有尽有”的花:花团锦簇,满院葳蕤,五彩缤纷。“一年三季,花开花落,没有间歇;情景虽美,变化亦多。”然后再去写夹竹桃静悄悄的一嘟噜,一嘟噜的盛开,花期长,韧性足。“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形成一个强烈的对照吗?”同学们在写状物的作文时,借鉴此文对比手法,突出你笔下那个事物的特点。效果相当好。

其次是想象。想象在写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几乎无时不在、无处不有。想象是作文这个生命体里的血液,是作文世界里明亮的太阳,是学写作文的灵*。或许一句话中包含了想象,或许在一个段落中充满了想象,或许整篇文章都闪耀着想象的光芒。没有想象,就没有作文。想象丰富了文章内容,使形象更丰满、生动,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增添艺术感染力。季羡林先生在文中第六段运用想象,把月光下的夹竹桃想象成地图、荇藻、墨竹。不仅丰富了夹竹桃的形象,还显得趣味盎然。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吧,因为想象可以让写作思如泉涌,可以让作文文采飞扬。

第三,口语化的语言。口语不是大白话,口语是生动的生活展现,口语让语言形象活泼。像本文中“一嘟噜,一嘟噜”的口语化语言,形象的把夹竹桃花繁盛浓郁,韧性十足展现出来。不只季羡林先生,很多作家尤其老舍、朱自清等都善于使用口语化的语言来表达事物特点,揭示人物性格。同学们在阅读他们的作品时要仔细揣摩揣摩。做阅读理解题是强化阅读深度,锻炼阅读能力,学习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方法。同学们在完成阅读理解训练的时候,切不可仅仅把它当做一项作业,而要有意识地从中体会、学习文章的写作特点,然后灵活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那么你的作文水平将会大幅度的提高。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